东郊墟的起源和东郊镇的崛起

2014.03.03 2979
share:

    远古时代,有一符氏老太在码头城东郊一赶海岔路口处搭一卖糖水茶寮,便于赶海人歇脚解渴。后来一邻村朱姓人家看在眼里,喜在心上,认为有人卖茶水,缺人卖饭,也就有意的在符氏老太茶寮处,搭一卖饭寮,卖起鸡饭来。人们有了这两个寮歇脚喝茶吃饭,感到往返赶海途中解渴解饥很便利,就习惯在那两寮歇脚喝茶吃饭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在这里慢慢的搭寮卖东西的人就多了起来,后来发展到卖什货的、卖盐的、卖肉的、卖菜的,形成一条自然街道。码头城驻军称那里为东郊,他的马匹常放牧与东郊草原,军士也常到那里购物。由于搭寮卖货的寮多,赶集的人也多,慕名前来购物的人也多,符氏老太见已形成墟集规模,就找几个人商量,定隔一日为集市日。这集市有杀猪卖肉的,有摆摊卖菜或农产品、海产品的。邻村人赶海人也自觉遵守。通过大家的努力经营,就出现了打红土墙屋店,也出现了贩卖商家,后来产生铺面买卖、租用等;这墟名也随码头城驻军所称而传开。有民谣为证:牧马东胶园,赶集东郊墟。港渡过来人,购物又尝鲜。

    因为东郊墟三面临海,近海村民多为捕鱼为生计,集市日海产品特别多,外地人知有一东郊墟,慕名而来赶集购物者众。直到民国时,红土墙屋才逐渐变砖瓦房屋,商铺都是瓦房。改革开放后,瓦房才全变为水泥钢筋楼房了,街道也由原来一两条变为多条,商铺也由古代的十多家变为现在的上百家不等,物质也十分丰富。东郊地方盛产椰子,以椰林闻名于世界,引来无数游客。东郊原由码头城驻军所指称直传至今,现成为航天主题公园旅游观光胜地。原东郊墟现变为镇,东郊镇是文昌市人口第一大镇,全镇辖16个村委会,4.26万人,土地面积88平方公里,全镇三面环海,海岸线长32公里,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东郊椰林旅游风景区,坐落在本镇南部沿海。中古建交40周年联合发行的《海滨风光》邮票主图景摄于东郊镇椰林风景点椰林湾。

    东郊镇经济繁荣,社会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,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.78亿元,同比增长10%;地方财政收入9558万元,同比增长29.8%;农民年均收入6058元,同比增长11.1%。近几年连续被评为文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。东郊地灵人杰,资源丰富,水陆交通四通八达,环境优美,椰风海韵风光独特,拥有椰子、乡镇企业、养殖、文化、排球、旅游等资源优势和之乡美称。

椰子是东郊的象征,素有“文昌椰子半海南,东郊椰子半文昌”美誉。全镇种椰子5.1万亩,约120万株,年产椰子1300多万个;以椰果为加工原料创办的乡镇企业80多家,2011年椰子工业产值4.5亿元,缴交税金600多万元,解决9800多人就业,是全省著名的椰子加工集散地。东郊镇椰林环抱,三面环海,椰风海韵等各类旅游资源比较丰富,可供投资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九个,国内外闻名遐迩的东郊椰林旅游风景区,旅游设施较为完善

 

思洋广州网站建设公司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